今年年初以来,“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议焦点。就业市场显示,与新质生产力紧密相关的行业和职位,例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需求激增,正引领今年春季招聘市场的结构性变革。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也催生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创造了大量新就业形态,诞生了许多新的岗位。比如,在人社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净增了158个新职业,其中首次标注了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数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商务数据分析师、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等97个数字职业。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上海市春季促进就业综合性大型招聘会现场看到,现场人头攒动,在这其中,前端开发、后端检测等各类人才成为各家企业展台上密集出现的词语。
日前,智联招聘基于全国38个重点城市招聘求职大数据,发布《2024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第四期)》。相关数据显示,在春节后一个月求职竞争指数最高的10个职业中,前端开发成“卷王”岗,蓝领、销售岗竞争和缓,其中前端开发竞争指数高达109.3。
在今年的十四届全国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表示,今年就业市场开局良好,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小微企业招聘需求明显增加,技术技能岗位需求快速上升。
“以AI、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推动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将引发就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这不仅表现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仍将进一步上升,还表现在三次产业结构内部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将不断扩大,这就对我国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五五”期间,我国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长期增长的基本面将继续存在。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发数字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方面的积极因素,努力挖掘扩大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的潜力。
今年开年以来,技术岗位正在成为人才奔赴的职业高地,尤其是在AI、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领域,人才需求陡然升温。
脉脉高聘人才智库数据显示,近3年春招,互联网行业均为新发岗位量最高的新经济行业,互联网正在加大对AI人才的吸纳,高薪吸纳算法工程师、人工智能工程师等人才。与此同时,2023年上半年,互联网行业出现人才溢出现象,人才流入流出比为0.96;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车、新生物医药,均呈现出人才净流入状态,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流入流出比高达1.66。
2023年11月3日,脉脉高聘人才智库发布《2023泛人工智能人才洞察》(以下简称《洞察》)。《洞察》显示,2022年人工智能行业人才供需比为0.63,2023年1~8月下探至0.39,相当于5个岗位争夺两个人才。其中,新发AI岗位平均月薪超4.6万元,纯互联网行业成为人工智能新发岗位量最高的行业,占比为20.78%,算法类岗位成为2023年最热招,算法工程师新发岗位量占比高达46.45%。
但互联网公司不是全部。一些新机会、新领域,快速扩张发展的产业等也向人才市场释放出海量的需求,初创公司提供的灵活的工作环境和快速的成长空间也在吸引着求职者的目光。
由此可见,无论是算法还是芯片领域,作为新质生产力的相关行业和岗位在高端技术岗位目前处于人才供需比高度紧缺的状态,究其原因,以算法工程师行业为代表的较为严苛的“学历标准”成为阻碍。
计算机专业的钱君对记者表示,“互联网大厂算法岗的门槛很高,计算机专业要么做算法,要么搞开发。开发的话会有本科生去做,而大厂算法岗基本上需要硕士及以上学历,很多博士也会来竞争。”
而在一些高薪的高端技术岗位,本科生和硕士并无优势。面试过多场互联网算法岗的钱君对记者坦言,“算法岗本科的话肯定门槛不够,招的都是博士和硕士。但其实他们的价格也不太一样。硕士的话,一般来说拿的是最少的白菜价;博士可能有一些特殊的方式,比如说阿里的‘阿里星’、美团的‘北斗计划’,或者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等等。”
脉脉高聘人才智库数据显示,2023年1~8月,互联网行业最紧缺的人才集中在AI方向。随着新发岗位数增加,人工智能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进一步加剧。具体来看,智能驾驶系统工程师以0.38的人才供需比位居人才紧缺度榜首,算法工程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工程师等岗位的人才供需比均低于1,分别为0.47、0.50、0.53和0.55。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相关岗位瞄准的大多是经验丰富、学历高的人才,硕博从业人才占比超过了证券经济行业的34.65%和互联网行业的23.02%。
投递数字IC设计岗位的沈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较大,但目前高端人才不足。”而作为非顶尖人才的自己,在面试的过程中感受到竞争非常激烈,简历被大量拒收。钱君认为,地域差异会影响竞争程度,一些城市由于高校较少,竞争可能不那么激烈。
近年的就业环境不如往几年乐观,应届生们呈现出一个明显的转变趋势:从“卷”大厂到前往体制内央企、国企和科研单位等更稳定的岗位。这也导致部分规模较小的创业公司在招聘时遭遇了人才荒。
“基于这一思考,我从去年秋招开始进行简历投递的单位就是以央国企业为主。”攻读卫星和空间站探测器研发方向的王小雨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
国内Top2人工智能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孙皓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职业生涯的选择中,他曾经在私企、国企和选调之间有过徘徊,但在经过亲身实习体验和面试了相关公司后开始逐步明晰了方向:“因为我在私企工作可能面临3~4年后跳槽的情况,若公司技术积累不足,可能影响跳槽。相较之下,那还不如就去国企待着,减少了跳槽的需要。”
稳定性还只是一方面。在孙皓看来,过去三年来互联网大厂纷纷践行“降本增效”策略,聚焦主业,砍掉持续亏损的非核心业务,因此,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升职前景也左右着自己的选择。据《2023泛互联网行业人才流动报告》显示:近三年,互联网行业平均薪资呈现下降的走势。
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由于应届生毕业后去往顶尖技术岗位的基数占少数,大部分会给到“白菜价”或普通岗位,薪资方面便会存在一定落差。
因此,孙皓认为,尽管近年形势欠佳,顶尖人才未受影响,但中游水平者若不够优秀,将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在面试了多家公司并同身边同龄人交流后的沈星也发现,芯片设计行业的年收入较2020、2021年也有着大幅的下降,降幅大约5万。
但与此同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与求职者交流中发现,相对平庸的专业和学校背景,并不意味着关闭了通向大厂的“大门”,一些求职者仍然通过跨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操来改变自己的职场选择。
本科阶段从工商管理专业转到化学专业的年年,通过自学芯片设计相关知识实现了向芯片行业的转行,进入了华为海思。“芯片设计相对来说是一个门槛比较高的行业,而且前两年具有一定的人才缺口,所以会愿意招收跨行的人。”年年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如她所言,行业市场环境在过去几年内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微电子专业因美国制裁和芯片公司兴起曾经是薪资最高,但2017、2018年形势大好时该专业学生纷纷“转码”。2019年后美国制裁导致芯片行业繁荣,吸引各公司大规模扩张和高薪吸引人才,但2022年后秋招市场突然转为寒冬。受不少公司退出芯片市场、经济大环境不好、微电子相关专业也在前两年进行大规模扩招等因素,岗位数量下降,求职者竞争愈发激烈。
年年在投简历的过程中也直观感受到芯片行业内对求职者的要求在逐渐提高。“虽然芯片设计是一个相对高薪的行业,但是我去找小公司的话,他们会要求专业性更强一些,因为不是对应专业的关系就容易直接被卡掉;大公司的话则因为我本科是双非而被卡掉,所以我顺利通过面试的其实只有华为一家。”
对此,李长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人才市场供需出现结构性矛盾的背景下,我国必须以提高劳动力素质为抓手,适应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需要,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技能强的产业工人队伍。
“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技能水平,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在普通高校探索知识+技能的培养模式,推广以技能培训为主的微课程,让大学生在获得文凭的同时,也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市场的适应能力。”李长安说道。
杏彩体育官方平台 上一篇:中国:七大“HBM芯片”核心龙头股名单一览!建议点 下一篇:电科芯片: 中电科芯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第